沿江、江南双季稻区。
主要特征特性:
2012年、2013年两年区域试验结果:平均株高85厘米、亩有效穗25万、每穗总粒数115粒、结实率87%、千粒重26克。抗低温冷害性2级(空秕率13.1%)。全生育期130天左右,比对照品种(M1148)早熟6天。
抗性表现:
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保所抗性鉴定,2012中抗稻瘟病(综合抗指5.00),抗稻曲病(病指3.14),感纹枯病(病指50.90),感白叶枯病(病指51.38);2013年中抗稻瘟病(综合抗指4.50),中抗稻曲病(病指4.9),感纹枯病(病指61.00),抗白叶枯病(病指17.00)。
品质表现:
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验,2012年米质达部标1级,2013年米质达部标2级。
产量表现:
在一般栽培条件下,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4.5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4.95%(不显著);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85.5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3.54%(不显著)。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31.2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14.37%。
产量表现:
在一般栽培条件下,2012年区域试验亩产614.5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4.95%(不显著);2013年区域试验亩产585.5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3.54%(不显著)。2014年生产试验亩产531.2公斤,较对照品种增产14.37%。
1.播期:手栽秧5月20日左右播种,机插秧5月下旬播种。
2.播量:每亩大田用种量3-3.5公斤。大田机插秧每亩1.7-2万穴,基本苗6-8万。
3.施肥:大田亩施纯氮18-20公斤,氮:磷:钾为1:0.3:0.4,前期与后期施肥为6.5:3.5或6:4。
4.灌水:前期浅水勤灌,分蘖中期分次轻搁保壮杆,后期干湿交替,养根保叶保活熟。
5.及时防治病虫草害。









